找到相关内容488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佛教徒的省思

    苦难众生,牺牲一切在所不惜。   如地藏菩萨立的雄伟誓愿: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!”佛教需要的是这样的佛弟子,勇于发大菩提愿、做大气魄事,成就一切功德圆满。譬如印顺法师说:“初发菩萨...的反省与批判。   所以,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者,首先要坚定菩提信愿,怀抱崇高的理想,发起大人之志,去除心中懦弱胆怯的习气!如同佛教导的:“何来名菩提萨埵。答曰:有大誓愿,不可动,精进不退。以是三事名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5839427.html
  • 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

    一个皇帝,当时也有佛住世,这皇帝极信崇佛,后来也从佛出家作了僧人。修行不久,便成了罗汉,重发大菩萨,立愿要在将来由他及同着他发愿修行的人修成一个极乐世界,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想到哪里便到哪里,想有什么...闻知者皆生欣慕,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,便可于转生的时候,由阿弥陀佛前来接引,生到极乐世界里去。到后来果然成了极乐世界,在我们这世界的西边,成佛名阿弥陀,与许多许多的菩萨、罗汉同住其中,常常说法聚会,时时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440090.html
  • 证严法师著:静思、智慧、爱(1)

    作者:证严法师 卷一 静思   1.清凉月   菩萨如清凉月,   常游太虚毕竟空。   明心   佛教中有一句话:“菩萨如清凉月,常游太虚毕竟空。”我相信...,却发出了一分罪恶可怕的能力。所以,我们应该用真心推行佛教的教理,如一轮明月,照亮众生,它不但是一分光明,也是一分清凉。   菩萨如清凉月,常游太虚毕竟空;希望每个月圆之夜,抬头仰望明月,照亮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148258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逻辑结构

    述因、举喻三者是同等的重要,如鼎之三足,缺一不可。 佛陀在《金刚经》中,为了开启人们的菩提,发扬菩萨的入世度人精神。围绕须菩提的三问,首先阐述欲发无上菩提心者须先“降伏其”的必然性,次则说明菩萨广行六度时应“无住住”的不可或缺性,后则详述诸佛如来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”的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”的深奥道理。这是告示人们,由因趣果的一条层进式的渐次修行道路,也是佛陀说法遵循因明逻辑规则的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4050374.html
  • 依同修之嘱谈慈悲喜舍

    主要方法,三个心要。其中出离心是小乘成就,罗汉一心欲出离尘世,自我解脱,故是出离心境界。大乘成就是菩提,菩提其实就是菩萨菩萨发心利大众,舍己救人,所谓大小不在法上,而是在心量上。  中观空性见...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没有菩萨心肠,更勿庸说成佛了!所以我的结论就是,大众学佛,只看高位,而却不肯去做力所能及当下该做的事,直如同太虚大师所说:“汉地是大乘佛法之地,但汉人多学大乘法,发的却是小乘。”...

    陈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150788.html
  • 沟通世间与佛法——朴老往生五周年祭

    首先是他的,这是一颗“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”的,也就是直、平等之、无上菩提之,一颗菩萨。其次是他的方法,圆融宏通四字或许可以概括之。这也...、道教的信众所敬佩。这是因为,他对各个宗教和教派都以大慈大悲之一视同仁,提倡彼此相容相亲;他把培养宗教传人、恢复宗教场所和开展研究与对外交流视为自己天然的职责,几十年来为我国的宗教事业做了多少功德...

    许嘉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0251400.html
  • 印光法师对密宗的态度

    自此始。余与师谈及在丹阳念大悲咒救火未几火息之事,不知是否为大悲咒之效力。师谓:“此乃汝持大悲咒之感应,盖汝为救火之故而诵咒,汝当时之菩萨也。汝于念佛之外,须终身持之,不可间断。”余唯唯而退。是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152899.html
  • 临济思想胳索(中)

    令理寂事自寂,勿倒用心也。”又云:“凡人多不肯空心,恐落空。不知自本空,愚人除事不除,智者除不除事。菩萨如虚空,一切俱舍,所作福德,皆不贪着。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九)摄伏妄心,临济谓之息念不...真道流,尽不如此。”(同上,卷二十八)盖三身十地乃至菩提涅槃 等境界,迷者只是“从脐轮气海中鼓激,牙齿敲磕成其句义”(《临济语录》)。金砂虽贵,入眼成翳;“若是真道流”,立处即真,即是佛,即用显体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0953491.html
  • 菩提与解脱道

    字。千里传音,万分叮咛。不由得使我感动和惭愧。说实在,我对菩提的体会太少了,没有亲切感,摸不到边;总觉得菩提菩萨的事,跟自己这个凡夫俗子没有多大关系,自己关心的只是解脱生死的”密法”。然而,据...的分析。  首先,慈悲是菩提的基础;慈能与乐,悲能拔苦。作为平常人对菩萨舍头目脑髓心生退怯,生不起切身之感,但我们有生以来最熟悉和亲近的就是母亲了,所以可以从无私的母爱中得到启发。  想起自己在...

    释芥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5753686.html
  • 把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

    结束,一共一百四十一愿,每一愿都有当愿众生,我们要有智慧,就得不忘众生,不离众生,一切为了众生。《净行品》中,所发一百四十一愿,可以说包括了日常生活各个方面。文殊菩萨要求佛子处处用心,回光返照,善用其,断一切恶具足众善,行愿具足。所以我们要把文殊菩萨智慧落实到日常生活中,从待人接物,处世做事做起,时时处处警策,发菩提,发长远,搞好心灵环保,建设人间净土,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。  关键词:文殊 ...

    释宣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0359320.html